產品介紹:
ForceRobot 400
力在分子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識別、反應和信號傳遞。 ForceRobot? 400生物型AFM結合了許多獨特的力譜創新技術以在單分子水平上測量力。它能夠量化單個分子鍵的機械強度,并對分子相互作用和生物分子復合物的力依賴特性進行表征。
理解單分子力學
ForceRobot 400具有獨特的能力,能夠為功能性生物機制提供關鍵見解,為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發育生物學和新型治 療分子的開發等研究領域帶來新的可能性。
ForceRobot 400能提供:
優異的表現:每天250,000條力曲線
完全自動化的單分子力譜測量
生物醫學以及前臨床研究需要的統計學相關的,標準化的數據集
先進的力曲線設計以及廣泛的擬合程序,實現靈活實驗設計
獨 創的多參量納米力譜
ForceRobot 400可以在接近生理條件下對單個分子進行無標記的納米力學測量。可以收集高質量相關的、多參量的數據集,并從每個數據集中自動得出全面的生物物理參數。
對(GB1)8多聚蛋白的SMFS測量與力曲線的統計分析。A: 單個GB1分子(鳥嘌呤核苷酸結合蛋白)和相應的由GB1的8個串聯重復序列組成的多聚蛋白的三維示意圖。(結構2J52來自www.rcsb.org,用于顯示GB1)。B:力距(FD)曲線示范性地展示了(GB1)8的所有8個亞單位的完全展開。每個展開的GB1亞單位的輪廓長度是通過用蠕蟲狀鏈模型(橙色)擬合FD曲線來確定的。C: 疊加的FD曲線的密度圖,表明8個亞單位展開的概率。D: GB1亞單位的輪廓長度和展開力值的分布。確定平均輪廓長度為19.2納米,平均展開力為173pN。樣品由中國南京大學物理系曹毅教授提供。
“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加上先進的光學技術,使新的ForceRobot 400成為在單分子尺度上研究生物物理現象的杰出工具。這種測力能力使人們能夠在單分子水平上研究天然和合成聚合物的機械性能,推進了新型宏觀和納米材料的設計和合成。”
---來自中國南京大學物理系曹毅教授
先進的自動化力譜測量
ForceRobot 400是SMFS的理想工具,為分子水平的生物物理機制提供了關鍵的見解。大尺寸的Z軸電機和增強的電動化樣品臺功能使其能夠對從單分子到更大的生物復合物,以及相距較遠或處于不同樣品區的感興趣區域(ROI)進行研究。最 新的可選NestedScanner具有一個帶電容傳感器的快速Z軸掃描器。它即使在高速下也能生成可重復的力曲線,大大擴展了微觀流變學測量的頻率范圍。
新的SmartMapping功能允許靈活選擇多個、用戶定義的二維力圖。利用光學tiling,可以提前選擇多個ROI并自動測試,便于對大樣本區域進行系統研究。
樹立單分子力譜自動化測試的新標準
ForceRobot 400具備飛快的數據采集速率,先進的自動化和分析能力。結合專有的軟件,自動對焦和校準功能確保了自動化操作和快速結果。
極 致的靈活性
新的ForceRobot 400用戶界面,具有直觀的用戶指導,能夠快捷地定義操作參數。預先定義的實驗設置,如力鉗、力 或微流變學,結合易用的編輯工具,允許用戶定義實驗設計。得益于系統參數的自動調整,可以進行長期的、自我調節的系列實驗。
突破性的能力
一小時超過10,000條力曲線
檢測系統自動對焦及自適應環境條件
探測粗糙表面的新型自動化自我調整的成像模式
調制頻率高達至少5kHz的粘彈物性表征(需要可選的Z軸掃描管)
廣泛的環境控制配件(濕度,溫度,離子強度,緩沖液交換等)
與光學顯微鏡無縫結合
ForceRobot 400可以與先進的光學和超分辨率技術無縫集成,提供相關的納米力學數據集,并對各種各樣的生物樣本進行全面表征。
ForceRobot 400 on Nikon Eclipse Ti2 inverted microscope and intuitive software interface.
在尼康Eclipse Ti2倒置顯微鏡上的ForceRobot 400以及直觀的軟件界面。
用ForceRobot 400 可以研究:
分子層面蛋白質的功能
分子生物力學和受體-配體類型鍵
用于免疫診斷的新型抗體-抗原復合物的檢測和動力學研究
不同物質的粘彈性
最 大的粘附力,單個結合和去結合事件的機理
單個分子和分子排列的分子內特性
大分子的結構變化
利用ForceRobot技術發表學術論文選集
Fernandez et al., AFM-Based Force Spectroscopy Unravels Stepwise Formation of the DNA Transposition Complex in the Widespread Tn3 Family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gkad241 (2023)
Dupuy et al., Molecular Device for the Redox Quality Control of GroEL/ES Substrates. Cell 186 (5), 1039-1049.e17. (2023).
Li et al., Active Microrheology of Protein Condensates Using Colloidal Probe-AFM.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632, 357–366 (2023).
Blaimschein et al., Substrate-Binding Guides Individual Melibiose Permeases MelB to Structurally Soften and to Destabilize Cytoplasmic Middle-Loop C3. Structure 31 (1), 58-67.e4 (2023).
Serdiuk et al., A Cholesterol Analog Stabilizes the Human β 2 -Adrenergic Receptor Nonlinearly with Temperature. Sci. Signal. 15 (737), eabi7031 (2022).
Petitjean et al., Multivalent 9-O-Acetylated-Sialic Acid Glycoclusters as Potent Inhibitors for SARS-CoV-2 Infection. Nat Commun 13 (1), 2564 (2022).
Lee et al., Modified Cytosines versus Cytosine in a DNA Polymerase: Retrieving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Constants at the Single Molecule Level. Analyst 147 (2), 341–348 (2022).
Lei et al., An Ester Bond Underlies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a Pathogen Surface Protein. Nat Commun 12 (1), 5082 (2021).
Wang et al., Living Materials Fabricated via Gradient Mineralization of Light-Inducible Biofilms. Nat Chem Biol 17 (3), 351–359 (2021).
Liu et al, High Force Catch Bond Mechanism of Bacterial Adhesion in the Human Gut. Nat Commun 11 (1), 4321 (2020).
Zhang et al., Dynamic Topology of Double-Stranded Telomeric DNA Studied by Single-Molecule Manipulation in Vitro. Nucleic Acids Research 48 (12), 6458–6470 (2020).
Sun et al., 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Metal Coordination Interactions for Strong, Tough, and Fast-Recovery Hydrogels. Sci. Adv. 6 (16), eaaz9531 (2020).
Huang et al., Maleimide–Thiol Adducts Stabilized through Stretching. Nat. Chem. 11 (4), 310–319 (2019).
Tiu et al., Enhanced Adhesion and Cohesion of Bioinspired Dry/Wet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11 (31), 28296–28306 (2019).
報價:面議
已咨詢1261次掃描探針顯微鏡SPM (原子力顯微鏡)
報價:面議
已咨詢475次顯微鏡/掃描電鏡
報價:面議
已咨詢500次顯微鏡/掃描電鏡
報價:面議
已咨詢1245次掃描探針顯微鏡SPM (原子力顯微鏡)
報價:面議
已咨詢5389次掃描探針顯微鏡SPM (原子力顯微鏡)
報價:面議
已咨詢5551次掃描探針顯微鏡SPM (原子力顯微鏡)
報價:¥500000
已咨詢270次SPM/AFM 掃描探針原子力顯
報價:面議
已咨詢5122次掃描探針顯微鏡SPM (原子力顯微鏡)
Park NX-Hivac通過為失效分析工程師提供高真空環境來提高測量敏感度以及原子力顯微鏡測量的可重復性。與一般環境或干燥N2條件相比,高真空測量具有準確度好、可重復性好及針尖和樣本損傷低等優點。
高精度探針針尖變量的亞埃米級表面粗糙度測量,晶圓的表面粗糙度對于確定半導體器件的性能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先進的元件制造商,芯片制造商和晶圓供應商都要求對晶圓商超平坦表面進行更精確的粗糙度控制。
對于工程師來說,識別介質/平面基底的納米級缺陷的任務是一個非常耗時的過程,Park NX-HDM原子力顯微鏡系統可以自動缺陷識別,通過與各種光學儀器的聯用可以提高缺陷檢測效率。
Park Systems推出NX-3DM全自動原子力顯微鏡系統,專為垂懸輪廓、高分辨率側壁成像和臨界角的測量而設計。
CSI是一家法國科學設備制造商,擁有專業的AFM設計概念,以及為現有的AFM提供設計選項。它避免了激光對準需要預先定位針尖的系統,針尖/樣品的頂部和側視圖,結合垂直的馬達控制系統,使預先趨近更加容易。
EM-AFM可在SEM中同時提供原子力顯微鏡成像和納米機械測量。它綜合了這兩種技術的優點,可高速獲得高分辨率的三維圖像,并且在微納米和亞納米尺度上實時觀察納米級力的相互作用,與常規SEM/FIB兼容,